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编辑人协会

黃兆平(左)投入新闻工作约38年,最终为自己赢得一座服务精神奖!

(八打灵再也25日讯)《南洋商报》编务顾问黃兆平被嘲“不务正业”,理工科学生却一头栽入新闻工作领域,一待就38年,媒体生涯挑战重重、高潮迭起,最终为自己赢得一座服务精神奖!

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(编协)主办的2023年度编协拿督黄纪达新闻奖颁奖礼,昨晚在八打灵再也东湖海鲜酒家举行,交通部长陆兆福为颁奖礼的主宾。黃兆平荣获拿督斯里庄智雅服务精神奖。

黃兆平是理工科学生,加入新闻界后,曾都被朋友同学问起为何进入这行。

他也台上分享自己被指“不务正业”的趣闻。

“时光飞逝,转眼已在新闻工作约38年了,过去很多朋友同学问我,我学生时代是理工科学生,为何会进入新闻工作这领域?这也是我的老学長,即多美创办人丹斯里吴德芳生前常笑问我的问题,他说,‘这小老弟不务正业’。

“帶我进入新闻工作的其实是我的一双眼睛。40多年前在台湾考大学时,成绩可以申请医学系,但体检时发现我有部分色盲,申请被拒,那可是睛天霹雳之事,即使作弊再次体检仍不能过关,绝望和无奈下托跟我一起赴台求学的同学申请航空工程系。

因色盲无法进入航空业

“可是,毕业后因色盲无法申请进入航空领域工作,连维修飞机都不行,万一接错电线,后果不堪设想。部分色盲造成的困扰不少,基本上自已不敢买衣服,因常被老婆责问为何买 颜色那么难看的衣服。

“幸好,我是部分色盲,我的世界还是彩色的,也不影响看美女。也因為这缺陷,当年辗转下选择文字工作,机縁巧合下进入当时正值復刊的中囯报,从新晚报记者干起。”

黄兆平说,如果当年学医当医生,接触的大多数是病人,而成为新闻从业员,接触的是各领域人和事,包括三教九流到高官显要。

他说,当医生可能荷包更饱滿,但当新闻从业员让他阅历更广,人生更丰富。

黄兆平从记者做起,步步高升当上执行编辑后、执行总编辑等高职,目前还在《南洋商报》服务。

全体得奖者与颁奖嘉宾合照;坐者左起为高浩伦、赵惠思、陈汉光、庄智雅、陆兆福、郭清江、吴逸琛、李姐䭲、朱家兴、刘韦豪、黄引辉和朱国滨。

难忘采访空难经历

回首采访岁月,至今仍难忘怀的事件不少,黄兆平特别提到当年采访一场空难的经历。

“比如1987年8月31日,从合艾飞普吉泰航坠海空难,74搭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罹难,死者有数十名大马搭客,奉当时中国报上司指示,第二天搭乘同类型班机飞普吉岛采访。

“医院数十具的罹难者残缺的遗体裹尸袋,以及大马亲属强忍极度悲痛的认尸场面,至今仍无法从脑海抹去。

“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上司的当机立断,我成为第一个到普吉采访的大马记者,并通过各种方法即时送回不少独家照片回报馆。

“当时,深切了解到做新闻抢先的至关重要,而现在网络及通讯工具发达,各传媒拼速度之激烈更不必赘言了。”

黄兆平也曾于1989年12月2日被派往合艾采访马来西亚政府和马共代表,以及泰国政府签署《合艾和平协议》。

他说,该和平协议也象征着马共结束了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。当时马共的其中一名重量级代表为已故的马共总书记陈平。

他说,中文报被喻为華社的四大支柱之一,但众所周知办报不易,中文媒体新闻从业员在通货膨脹下相信也有不少有钱不夠用的困扰。也因为如此,中文报要物色新血,倍加困难。

“百物涨价下,最近中文报起价是不得已之事,但仍引来一些非议之声,看来他们是不清楚中文报要维护这根大柱是多么不容易,还是故装不知?

“前路虽崎岖,但相信在各报上下努力和砥砺前行下,以及華社的爱护支持下,这根華社大支柱会屹立不倒。”

黄兆平个人履历:

1/5/1986: 新晚报兼中囯报记者

1/11/1994:中囯报执行编辑

1/11/1997: 中囯报助理总编辑

1/4/2000:中囯报副总编辑

1/5/2002:中囯报执行总编辑

1/1/2006:调仼南洋商报集团通讯经理

1/7/2006:南洋商报编务总监

1/1/2009:南洋商报副总编辑

1/1/2016: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

10/8/2018至今:编务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