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编辑人协会
发布于:31-05-2025
(吉隆坡24日讯)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编辑人协会会长郭清江强调,纸质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,是充斥假资讯的新媒体平台无法取代的;传统媒体不仅传递资讯,更承载深度与信任的价值。
他表示,人们应追求平衡的生活,适时亲近自然与花草为伴,找回内心的平和与宁静;同时重拾纸本阅读的乐趣,感受纸张与油墨的温度与质感。
他昨晚在“2024年编协拿督黄纪达新闻奖”颁奖典礼上,这么说。出席者有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等。
他宣称,人们每日沉浸于虚拟世界,虽然它带来无数快感,却也让大家在精神、视力与思考能力逐渐被掏空。
他直言,大家正生活在一个日益不真实的世界,许多人被手机绑架,任由网络资讯牵着走。当人工智能愈加强大,网络诈骗也将愈演愈烈。人类慢慢会明白,网络世界,终究不是久留之地。
此外,他说,媒体人过去高喊“Digital is our future”(数字化是我们的未来),然而,理想虽很性感,现实却很骨感、很残酷。媒体业在数字内容上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,但回报却不尽如人意。
“尽管如此,我们已无退路,唯有向前,因为年轻读者确实是在数字世界的那一端。然而,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我始终坚信‘双腿并行才能走得更远”,一条腿迈向数字未来,另一条腿稳守纸质传统,继续用两条腿来走路,绝不轻言放弃。”
他补充,《星洲日报》国旗绘图错误事件至今刚满1个月,总编辑陈汉光与副编辑主任蔡淑姗遭警方调查,并且面对报馆的停职惩罚。这显示总编辑头顶上的“六把刀”如影随形,随时可能因疏忽或新闻处理不当而付出代价。
他说,大家更莫指望政府赐予新闻自由,新闻自由必须由业界自主捍卫,而最有力的行动就是坚守新闻专业、新闻伦理以及处理新闻的底线。大家绝不可轻易放弃原则,也不应迎合新媒体平台的价值观而降低新闻处理的标准。
鼓励数字新闻内容创作
另一方面,郭清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“拿督黄纪达新闻奖”可增设与新媒体有关的奖项,以鼓励更多的数字新闻内容创作。
他说,只要有人愿意赞助30万令吉,编协将增设“最具社会价值新闻视频奖”,以在网络世界推动正能量,匡正歪风,改善不良风气。
他表示,被视为大马中文媒体奥斯卡盛事的“黄纪达新闻奖”颁奖礼,2024年的参赛作品共有558份,较2023年的503份增加55份,其中《星洲日报》的参赛作品最多,共有269分,接着是《中国报》167份、《光明日报》54份、《南洋商报》52份、《诗华日报》5份及《光华日报》2份。至于已经停刊纸版的东方日报,已连续2年没有交上参赛作品。
他欣慰,今年首次有非平面的网络媒体参加黄纪达新闻奖,即亚洲电视新闻总共呈上9份作品参赛。
他说,大马华文媒体编辑人协会创立于1980年,今年迎来45周年庆。首届“拿督黄纪达新闻奖”于1984年首度颁发时仅设有4个奖项,惟如今已增至14个,总奖金更高达8万令吉,而今年的总开销更达15万6000令吉。
郭清江恭贺荣获“拿督斯里庄智雅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”的吴彦华,并认为绝对是实至名归。吴彦华曾于2001年担任《南洋商报》执行总编辑。